从周鸿祎到唐越、从古永锵到林欣禾、从宁君到王兟,这些互联网的创业者在自己创办的事业达到颠峰(或者说是瓶颈)的时候都选择了退居幕后,并且连选择的职业都一样——风险投资。为什么风险投资不约而同地成为了这些精英“转业”的最爱?
“转业”者的心理剖析
如果互联网的创业者只有一个人介入到风险投资,我们可以称之为偶然,但现在这种转变似乎成了一种潮流,那我们就得分析一下这些人心里在想什么了,且看我号的脉是不是有道理。
首先,也许是身心俱疲惹的祸。都说在IT界打拼一年相当于别的行业七年,如此算下来,这些创业者的“工龄”怎么说也有五、六十年了。在创业初段,他们天天自己身心俱疲不说,还要惦记着企业里的那几百口子,可以说是操心完老子又要操心儿子,好象永远也没有个头。终于,企业“出息”了,自己也赚钱了,再看看自己,虽说实际年龄并不大,但算“工龄”却早该退休了。人生苦短,就那几个十年,自己辛苦多年为的不就是可以更好的享受生活嘛。于是,退隐幕后,做做“轻松”的投资人的选择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其次,可能激情退潮,找不到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的感觉了。创业需要激情,守业也同样需要激情,创业是一种心理上的享受过程,守业却是一种心理上的煎熬过程。创业耗尽了激情,守业就觉得备感唏嘘。与其在没有激情的办公室中耗费自己已经不多的青春,不如回归自然寻找另一份的“甘露”。所以,退出也许是最好的选择。